《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平安小学 李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引发作者对生命思考的三个事例。
教法与学法:朗读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九课,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并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课题。看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疑问?
2、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遇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就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大声朗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词语读懂,句子读通顺。
2、读词语“暂时”、“即使”、“动弹”,其他同学跟读。读词语“骚扰”、“震撼”、“糟蹋”,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根据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突出重点。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画出引起作者对生命思考的句子。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作者在做什么,(明确:思考生命是什么)齐读,读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读引起作者对生命思考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只怎么的飞蛾,(明确:挣扎求生的飞蛾)作者在想什么,(明确:这是飞蛾的生命)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明确:飞蛾求生的欲望)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体会第一句作者的心情(惊讶),种子的生长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作者为什么要惊讶?(明确:因为这颗种子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种子原本应该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环境中)而这颗香瓜子在没有阳光的砖缝中,它______;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它_____;在既没有阳光又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它________。(学生齐答,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一自然段又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明确: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5、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听心跳声。说说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明确: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6、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都写在第四自然段中,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你现在能回答生命是什么了吗?(明确:生命是飞蛾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墙缝中的香瓜子;生命是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五、板书设计
19、生命 生命
飞蛾 求生的欲望
香瓜子 顽强的生命力
心脏 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